普濟堂緣起與發
民前九年(癸卯年),聖詩善文彙編為《濟世回春》,由士紳捐印贈送,勸人為善,信徒日增。因原處狹隘,眾善集資購得游添成房地,修整後奉祀,並敬造恩主敕牌,開始面向全省傳道,私堂自此轉為聖廟。
民前六年(丙午年),呂建邦等六位士紳見現址地理優越——前臨秀水、後倚靈峰,乃馬武督龍脈結穴、蓮座山靈地,遂延請師傅相地,定巽山兼辰分金坐向,集資改建為五間正身配兩側護廊的建築。民國六年(丁巳年)添建拜亭,完成正式廟宇,民國九年(庚申年)葭月吉日,建醮三天慶祝落成。
民前九年(癸卯年),聖詩善文彙編為《濟世回春》,由士紳捐印贈送,勸人為善,信徒日增。因原處狹隘,眾善集資購得游添成房地,修整後奉祀,並敬造恩主敕牌,開始面向全省傳道,私堂自此轉為聖廟。
民前六年(丙午年),呂建邦等六位士紳見現址地理優越——前臨秀水、後倚靈峰,乃馬武督龍脈結穴、蓮座山靈地,遂延請師傅相地,定巽山兼辰分金坐向,集資改建為五間正身配兩側護廊的建築。民國六年(丁巳年)添建拜亭,完成正式廟宇,民國九年(庚申年)葭月吉日,建醮三天慶祝落成。
此後,信徒朝聖不絕,興安社等子弟社團相繼成立。眾人定每年六月二十四日關聖帝君聖誕時,恭迎聖駕巡狩,祈求境內平安,此習俗延續六十餘年,盛況依舊。
關聖帝君恩主是指被尊稱為「恩主公」的關羽(關公),源自於臺灣鸞堂信仰,意指「對民有恩的主神」或「救世主」。 他因其忠義精神受到民間尊崇,成為文、武、財神,並常被列為「三恩主」或「五恩主」之一。
關聖帝君恩主的意涵
「恩主」的來源: 「恩主」一詞源於鸞堂信仰,信眾相信神明下凡救世濟民,對人類有大恩,故稱之為恩主,
關羽的形象: 關聖帝君(關羽)因其忠義仁勇、信義為先的特質,被歷代尊崇,並成為民間信仰中的重要神祇。
「恩主公廟」的由來: 因為關聖帝君在民間被尊稱為恩主公,所以信眾也習慣稱關帝廟為「恩主公廟」,如臺北行天宮,參見臺灣宗教文化地圖。
關聖帝君在民間信仰中的地位
鸞堂信仰: 關聖帝君是鸞堂信仰中最重要的神明之一,常與孚佑帝君(呂洞賓)、司命真君(灶神)等並列為「三恩主」,或與岳飛、王善等並列為「五恩主」。
多元信仰角色: 除了是「恩主公」,關聖帝君同時也被尊奉為武神、文昌之一,以及財神,顯示其在民間信仰中的多重角色。
南宮孚佑帝君恩主即是八仙之一的呂洞賓,又稱呂仙祖,是道教純陽始祖,被尊為「五聖恩主」之一,有慈悲救世、斬妖除魔、治病救人的神力,且兼弘儒、釋、道三教,香火跨越三界。 他立誓「度盡眾生方上昇」,因此常以各種形象遊化人間,度化眾生。
主要身分與稱號
八仙之一:: 在民間信仰中家喻戶曉。
道教純陽始祖:: 是道教重要的祖師之一。
五聖恩主之一:: 與關聖帝君、張司命、岳飛、王靈官並稱「五恩主」。
五文昌之一:: 與文昌帝君、關聖帝君等合稱「五文昌」,護持文運。
三教之師:: 兼弘儒、釋、道三教。
其他稱號:: 純陽子、呂仙公、呂祖、文尼真佛、興行妙道天尊等。
事蹟與神力
黃粱夢醒: 呂祖在黃粱夢中領悟人生道理,立志修道。
濟世渡人: 他曾立下誓願,要度盡眾生才能上昇,因此常遊化人間,傳下種種度化眾生的故事。
斬妖除魔: 他身佩的寶劍能斬妖除魔,也能斬斷世人貪嗔癡等惡念。
治病救人: 腰間的葫蘆藏有丹藥,能治癒疾病,解除身心靈的煩惱。
理髮業守護神: 相傳曾化身理髮師,治癒明太祖的頭疾,因此被理髮業者奉為祖師爺。
九天司命真君,通常稱為「灶君」或「灶神」,是東亞民間信仰中掌管廚房、飲食並監察家庭善惡與防火的神明。 祂負責上奏玉皇大帝家中一年來的善惡,因此歲末會祭拜灶神並供奉糖果,希望祂能為家裡說好話以保平安祥瑞。
主要職能
監察神: 灶君是玉皇大帝派駐人間的監察者,記錄並報告每戶人家的行為善惡,決定壽夭禍福。
飲食神: 掌管廚房與飲食,也因此被視為餐飲業的行業神。
護宅神: 是古代家宅神信仰的「五祀」神明之一,負責守護家庭平安。
防火神: 由於古時用火煮食有危險性,灶君也兼具防範火災的職能。
信仰習俗
祭灶節: 在農曆臘月廿四日(部分地區為小年夜),人們會準備糖瓜等祭品,塗抹在灶君神像的嘴上,希望祂上天後能向玉皇大帝進「甜言」,以保來年平安。
供奉神位: 一般在灶頭貼上印有灶君圖像的紙馬,稱為「灶君紙」,或是家裡有供奉「五祀神」的司命真君神位。
禁忌: 對灶君要表示敬意,灶台上不能坐人,也不能隨意丟棄刀斧等利刃,或將污穢之物送入灶內燃燒,這些都是對灶神不敬的行為。
其他稱謂 司命真君、灶王爺、灶公、九天護宅天尊、 東廚司命定福神君。
本頁 QR Code
瀏覽總次: 000000459
本頁 QR Code
瀏覽總次: 000000459